辨 “趋之若鹜” 与 “趋之若骛”:纠正误用,明晰语义
来源: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:2025-04-30
在汉语的使用中,“趋之若鹜” 与 “趋之若骛” 这两个表述常常让人产生混淆,那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用法呢?作者今天就来给你答案:“趋之若鹜” 才是被语言规范认可的成语,而“趋之若骛”则是因字形相似导致的错误写法,并不符合汉语的用词规范。
我们可以从字词含义本身对这两个词语一探究竟。
“趋之若鹜”的“鹜”的部首是“鸟”,指的是野鸭。所以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,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,多含贬义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现象并不少见。例如,当某个所谓的 “快速致富秘籍” 在网络上流传时,不少人会趋之若鹜,盲目相信并投入其中,结果往往遭受损失;再如,一些商家推出过度营销、质量却不过关的网红产品,消费者们被其宣传吸引,纷纷趋之若鹜,最后却大失所望。这里的 “趋之若鹜” 生动地描绘出人们盲目跟风、争先恐后追逐不良事物的状态。
而“趋之若骛”中的“骛”是“马”字底,指代人们的追求。常见用法如“好高骛远”,意思是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,多用于形容人不切实际而自命不凡。由于“骛”本身的含义与 “成群追逐” 并无关联,所以 “趋之若骛” 在语义上是不通顺的,无法准确表达出特定的行为和状态。
由此可见,这两个词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。“趋之若鹜”通过“鹜”这个形象的比喻,强调众多人盲目追逐某事物的场景,且通常指向负面或不良的事物;“趋之若骛”由于“骛”字表意错误,不仅无法传达出成语原有的形象感和语义,还会造成表达上的混乱,让人难以理解其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。
想要准确分辨并正确使用这两个表述,关键在于牢记“鹜”与“骛”的字形和含义差异。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,将“鹜”字下半部分的“鸟”与鸭子的形象联系起来,记住它与鸟类有关,进而理解“趋之若鹜”中像鸭子一样追逐的含义;对于“骛”,则记住它常与追求、目标相关的用法,如“心无旁骛”。此外,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,多留意“趋之若鹜”的正确使用场景,遇到容易混淆的情况时,仔细思考其表达的是追逐的行为还是追求的状态,从而避免误用。
准确区分“趋之若鹜”与“趋之若骛”,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、规范地传递信息。只有清晰把握词语的正确写法和含义,才能避免因误用而造成误解,让我们的文字表达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。
ag凯发k8国际平洋(http://www.jngsrl.com/)。期待与您携手合作,共创辉煌未来!
5*8小时技术支持电话:010-62978955
北京ag凯发k8国际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© 2000-2024版权所有 京ICP备30084666号-2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64号